首页

通知公告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发布时间:2025-10-10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文件精神要求,现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2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公布如下:

一、学院师资力量和优势学科方向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自1909年焦作路矿学堂建校之初至今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学院由5个系(工程力学系、岩土与矿建工程系、建筑学系、建筑工程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和2个实验中心(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组成。学院拥有岩石力学与分形研究所、岩土力学研究中心、爆破工程研究中心、现代爆破技术应用研究所、防灾工程研究所、建筑设计与人居环境研究中心、采矿岩石力学国际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支撑了煤炭精细勘探与智能开发、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工程力学);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力学),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工程力学、岩土工程),1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力学),3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平均每年招收研究生400人左右。

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师11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人;教授45人,副教授/高工46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各类国家高层次人才9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2个,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学名师7人,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1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提名奖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和中国煤炭学会优秀博士论文5篇,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罗哈奖提名奖和推荐奖3人

学院着眼于国家工程建设的重大需求,重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鼓励创新思维,形成了优势特色学科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目前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采矿岩石力学基础理论、煤炭开采变革性新工法、井巷快速掘进理论与技术、城市地下工程及光纤智慧监测技术、智能建造与固废材料利用等,部分标志性成果如下图1所示。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和横向课题近1000项,学院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40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2件,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SCI、El检索1000余篇。学院的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0项;省部级和社会力量科技奖200余项。

图1学院取得的一些标志性成果

二、招生类别与计划

学院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原则,着力培养在中国式现代化伟业中堪当大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坚持全面从严、按需招生、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2026年我院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23人,专业代码为:力学(080100)、土木工程(081400)、城乡规划学(083300);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约165人,专业代码为:土木工程(085901)、建筑学(085100);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约15人(2026年新增),专业代码为:工程管理(125601),研究方向为智能建造管理。本专业以绿色建造理念为核心,融合工程管理、环境经济与碳排放等跨学科知识,培养具备建筑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与智能建造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具体招生计划请考生查阅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2026年硕士专业目录。实际招生规模由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和国家正式下达招生计划数并结合专业生源状况最终确定。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时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工程管理(125601)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的各项要求的前提下,需要大学本科毕业后至少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员(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至少有5年工作经验的人员(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除工程管理(125601)外,其他全日制专业目录所列学科专业(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免生。具体接收章程请浏览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四)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安排住宿,不享受国家奖助学金,录取后,学校与考生本人签订培养协议。

(五)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报考资格及招生名额等信息以教育部当年度发布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招生政策为准,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具体报考条件及招生简章另行公布。

(六)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具体见《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专业目录》https://yjs.cumtb.edu.cn/info/1012/3923.htm

(七)学校工程硕博士卓越工程师项目聚焦深地深海能源开发、智能采矿、智慧安全与应急等领域开展招生工作,我院2026年计划在土木水利专业学位招收1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领域为土木工程。考生在研招网报名时,报考相应的专业领域,考生须达到报考学院所要求的复试分数线,各学院将从复试合格的考生中,依据初试和复试的总成绩排名择优选拔该专项考生。

四、学制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五、学费及奖助学金

1、学费: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生·学年。非全日制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拟为36000元/生·学年(最终以北京市审批结果为准)。

2、国家助学金: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均可以享受国家助学金,硕士生每生每年6000元。

3、奖学金:奖学金评定按照国家及我校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硕士每生每年20000元,学业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分别为10000元/年、8000元/年、6000元/年。

4、非全日制硕士生不参加奖助学金评定

六、报名及网上确认

网上报名时间:2025年10月16日-10月27日,每天9:00-22:00。网址为:https://yz.chsi.com.cn。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10月13日,每天9:00-22:00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招生管理机构自行确定。

打印准考证:考前10天左右,凭网上报名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

初试时间:2025年12月20日-21日

特别提示:

1、关于报考点选择: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其他人员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报考我校建筑、城乡规划学的考生需要选择116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考点,进行网上确认和初试。

2、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3、关于学历(学籍)审核:网上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通过校验的考生必须在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进行认证,认证结果需要在教育部认证中心网站上查到,在网上确认时将报告交报考点核验,同时交招生单位核查。

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国(境)内高校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录取当年入学前未取得相关证书的,其录取资格无效。

4、考生(含推免生)在报考时要全面、客观地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作弊所受处罚情况要如实填写。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进行处理。

凡以虚假信息报考的考生,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资格,并通报考生单位。

5、学术型专业目录所列研究方向,供考生了解该专业学习和研究内容,在网上报名时请选择“不区分研究方向”,无须填报具体研究方向。

七、联系方式

学校研招网主页:https://yz.cumtb.edu.cn/

电子邮箱:yzb@cumtb.edu.cn

咨询电话:010-62331208(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监督电话:010-62331416(纪委办公室)

学院联系方式:010-62339131;ljxyyjs@126.com